去远方,从教育的“世界”路过 ——南京玄武区学校对美国简斯维尔市教育局拜访

北京时间 11:45,南京-北京,2 小时。

北京时间 16:30,北京-达拉斯 ,13 小时。

美国达拉斯时间 20:30,达拉斯-芝加哥,2 小时。

芝加哥时间 23:30,终于到达。从南京到美国芝加哥。

从地球的一面到另一面, 共计辗转飞行 28 小时。

世界那么大,远方那么远, 这次去远方的教育之旅, 我们看到了什么?

2017 年 11 月 26 日至 11 月 30 日,南京玄武区学校文化建设学习交流团一行六人赴美国简斯维尔市、洛杉矶市访问。简斯维尔是美国威斯康星州南部古老城市之一。

目前,简斯维尔学区管辖范围内有两所综合性高中(9-12 年级),3 所初级中学(6-8 年级),以及 12 所小学(学前班-5 年级)和 15 所幼儿园(4 岁前儿童)。该地区教育局副局长 Dr Bobert W.Smiley 博士接待了交流团。在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参观了两所私立学校。此行玄武区交流团共访问 6 所中小学校,且成功签署友好合作学校协议。在访学过程中,大家边走边看,边思边比,与友好学校校长教师探讨交流,发现中美教育在课程体系、管理理念、教学方法、评价机制等方面的诸多不同。

 

一、关照“人”的教育

一下飞机,就在出舱口的通道处看见一排轮椅,这是专为需要它的残障人士服务的。不禁有几分感慨—— 这样的关怀的确细致、人性化。及至到美国中小学校走访,更时时感受到这种“对人的关照”:

每到一所学校,不论是带领大家参观的校长,还是课堂上授课的教师,都热情洋溢。校长、教师面对学生总是微笑着,迎面走来的教师面对来访的中国交流团的教师也是面带微笑打招呼。学生对老师、校长、局长也不显畏手畏脚,可以直呼其名,甚至会跑着过来拥抱。教室里,教师与学生交流时,会俯下身挨近学生或蹲下来对话,甚至有教师盘着双腿坐在地上给围坐在身边的学生讲课。教师上课时并不高声,就和平时说话一样,在走道中路过,如果不注意的话甚至都发现不了他们正在上课。

数学课上,同一间教室里的二十几名学生根据水平分成若干小组,在不同的学习区,用不同的方式学习,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其中好几个学生带着耳机,在平板电脑播放的微视频帮助下学习……

林肯小学,350 个学生,主张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关注学生个体的选择,学生可以自己选课,如何学亦可选择,甚至看到一间正在上课的教室里,有一个趴在长条椅上学习的孩子……范布伦小学的校长向大家介绍,学校除了正式员工外,还配备有助教老师,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其他学校似乎也是如此。这让大家好生羡慕。

抛开“教学效果”不说,种种细节都让人感到,此行所见的这几所美国学校对“人”的贴心关照——教育的目标就是“人”,它以“人”为出发点,将学生的需求摆在首位;以“人”为归宿,将培养一个拥有独立思考能力、负责人的人作为教育的目的。

二、支持“学”的环境

无论是简斯维尔市的公办学校,还是洛杉矶私立学校,都很美,不是校舍华美,而是色彩缤纷。那么,这缤纷的色彩里究竟有什么?

1、有倡导的学习理念

如下图前两张,走进范布伦小学在等候区你就能看见落地窗边,那一竖排贴在墙上的彩色卡片,卡片上有“Think Win-Win”“Put First Things First”等七个学习主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在校园的其他区域,也不断“重逢”这七个关键主张。

上面图三和图四是另一所学校的墙壁文化——很奇怪这所学校处处都有“山”形的线条,校长说,这是他们主张的理念,该校坐落在山坡上,他们希望每个学生能像山一样高,像山一样坚定,一样伟岸。

从 Pomona Catholic 学校过道的文字中可见,该校的主张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分享,大胆质疑等。

甚至,许多学生的课桌角都贴着一句勉励自己的箴言

 

2、有丰富的学习资源

例如美术室,这次访问的学校均非常重视艺术教育,美术教室的材料一应俱全,很好地支持学生的学习活动。

3、有显性的评价空间

如下,是幼儿班每个学生拼读方面的学习目标、学习进程,学生从小就学习规划自己的学习。

4、有充分的成就展示

毕业生照片、杰出学生照片、学生画作、烧制的瓷片、学校获得的奖杯……处处都能看见,处处都布置得很美。

5、有多样的主题活动

三、重视“评”出能力

 

在美国,好的学区、优秀的老师会按照教学大纲来设计课程从而实现能力达标。《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颁布以来,美国联邦政府一改过去不干涉教育的传统,通过各种渠道渗透对教育的影响,其中有一项就是通过考试来干预。比如说,设定全国性的统一考试(NEAP),要求各州都要有自己的统一考试,而且在州统一考试中,每所学校的考试成绩必须符合“充足的年度进步指标”的要求,如果连续三年达不到,学校将会面临被解散重组的危险,甚至整个学区的地方管辖自主权也可能会因为考试成绩达不到要求而被接管。“通用核心”是一个全国性的教学大纲,我们此行前往的加州就已经接受了这个大纲,所以现在加州的教学大纲实际上是与全国同步的。但即便是同一个州、同一个城市的不同学区,也可以根据这个教学大纲设定自己学区的大纲。

按照教学大纲来设计课程,有助于老师根据学生的进度设定最佳方案,从而达标。而这个达标跟中国的考试达标不一样,更多的是注重能力达标。比如小学五年级英文语言标准: 学生需要做一个报告来表达一个观点。学生需要用事实和描述性的具体例子来支撑观点和主题, 用合适的语速来完成演讲。老师为了达到这样的标准,可能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例如有些学生就自己设计一个奥林匹克的游戏,他们需要用数学设计自己的计分模式(必须用到小数),做出模型,最后来演讲。

对于学习比较厉害的学生,需要更好的优质教育,美国中小学也是有对策的。美国中小学倾向放宽认定天才的标准,而学校天才班甄选招生的方法,亦无全国一致的标准。各州均自行规定天才认定标准,有些州规定智商或标准成就测验的最低分数,作为录取资优班学生的基准; 有的州则是先制订出天才者占学区内人口的比例,而不必全靠标准化测验成绩来认定。通常凡经教师推荐,或是在某方面(尤其是艺术)展现特殊能力或独到见解的学生,都有机会接受优质教育。老师会将精英(天才)学生,分到一个不同的小组,在教室的另外一个区域学习高一阶段的课程。 我们在洛杉矶访问的女子中学,就看到学有余力的学生正在提前修大学的学分——反观我们的高中,成绩再好的孩子也依然囿于高考的范围,一遍一遍刷高考题,力争获得更高的分数,实在是一种生命的浪费。

四、也有“学区”之差

在访学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美国的学校也有学区差异。美国精英阶级有一个重要共识, 即留给子女的最好遗产不是金钱,而是精英教育。换言之,世袭政治的一个重要前提和原因, 是精英教育的世袭。美国上流阶级送子女去贵族私立学校的人比比皆是,而这样的学校不是有钱就能上,很多时候不是孩子选学校,而是学校选学生。一般来说候补名单都很长,需要排很长的队。除去这些需要政治背景的精英学校,中产阶级的私立学校也需要排队。就连很好的学前班有时也需要排队,有的孩子还在妈妈肚子中,就已经开始为上优质学前班而排队了。

除了这样的顶级贵族学校,美国也有相当一部分不错的公立学校。好的公立学校需要父母在学区有个住址才能有机会注册上学。而排名越是好的公立学校,价格越高。这样的数据排名是根据 50% 的学术成绩、10% 的健康安全、10% 的学生人口分布、10% 学生满意度、10% 的教师质量、5% 的设备资源、2.5% 的课外活动、2.5% 的运动综合考虑的。

从南京到美国芝加哥,从地球的一面到另一面,共计辗转飞行 28 小时。世界那么大,远方那么远,这次去远方的教育之旅,我们看到了教育的东方与西方之不同,我们看到中国与美国的教育各有其优势与不足,我们将深入甄别,仔细推敲,取其精华,迁移运用,使这次“去远方”的学习,真正不虚此行!